相传唐贞观年间,江西孙某举家迁徙至长平浏交界的凤形山下,放牛时发现河边有一股紫气,便将茶树移植至此。
随即发现茶树之下有一泉眼,正不断冒出水花。深挖数尺,浮起一只金鸭;倏尔金鸭不见,泉涌如注。倍觉惊奇,遂修成一口水井。井水泡茶,茶尤清香,略呈金色,金井之名由此而来。
古人在“金井”旁结庐成市,名金井街,有“小长沙”之称,渐衍生出金井河、金井镇、金井茶等名称,闻名遐迩。
千百年后,刚到金井报到的我不禁在镇政府门前驻足,仔细品读镌刻于此的一曲《金井赋》:“金井流金,卿云缦兮。金碧辉煌,寺庵灿兮。名小长沙,形胜山川超绝;称大金井,风流人物卓然。绵延如缕,钟鼓诗书杰士;络绎如途,平浏赣鄂人烟。”
当时我只是感叹文笔上佳,却未识得这曲辞赋既是对千百年来这片土地自然风景、资源禀赋皆宜的颂扬,亦是对现如今人文风景、产业底色亦美的见证。
展开剩余84%山水鎏金,风景融入烟火气
“浙有龙井,湘有金井”。毕业后从杭州来到金井的我,多次听闻同事对金井景色的赞誉:“这里可是有十里湖面、百年古井、千年古寺、万亩茶园。”于是下班后我总爱去各处逛逛,渐渐发觉这里的山水不是高高在上的风景,而是浸润日常的烟火气。
所谓“十里湖面”,指的正是金井湖。这三千亩的水面,恰如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”所绘:晴天时波光粼粼的湖面透着碎银子似的光,雨天时雾气氤氲缭绕好似蒙上一层薄纱。
“百年古井”藏在老街深处、昔日码头中,井水清澈甘甜,如今虽然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,但周边百姓依旧对这口古井依然情有独钟,都说“井水泡茶才够味”。
往东走几步,“千年古寺”九溪寺傍山而建。古寺始建于唐贞观八年,红墙黑瓦下香火不断,也常有人爱来寺前台阶坐坐,图个清静。
最壮观的还是“万亩茶园”。金井茶叶栽培历史始于西汉,如今全镇有近20万亩茶园。每到清明前后,茶农和游客背着竹篓穿梭在茶树间,手指翻飞掐下嫩芽,空气里全是青叶子香。
人文耀金,风景映照人情美
漫步于金井古井旁的长廊,一排灯笼静静讲述着双胞胎井、封泉井等古井的往事,一旁的老人笑言:“金井可有108口井哩!”我想,金井也当有108位“好汉”,既守着祖辈的厚道,也握着时代的脉搏。
驻村期间,我了解到沙田村活跃着一支“巾帼志愿服务队”。她们动员900余村民参与环境治理、互助服务50余次,助力80余名女性实现家门口就业,激活乡村振兴“她力量”。全镇各村(社区)的志愿力量汇聚成“金牌嫂子”志愿服务队,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、常态化,于去年摘得湖南省第七届“雷锋杯”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。
我还惊喜地发现村里的卫生室“藏”着一位扎根乡野16年的乡村医生。王医生凭一手中医治疗皮肤病的绝活,成为村民心中值得托付的“健康守护人”,连外省患者都慕名而来。像王医生这样的乡村达人,金井还有很多。
为广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,金井镇着力打造“金牌合伙人”品牌。从带领团队取得10余项茶业关键技术专利的金牌专家刘仲华院士,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金牌企业家周宇,再到“全国农业技术能手”汤柏玲等金牌劳模工匠,目前金井镇已成功挖掘、吸引企业家、专家团队、农业和工业人才等金牌合伙人975名,其中30余名金牌合伙人已在镇注册企业,2024年为金井增加税收200万元、增加就业400余人。
产业生金,风景铺就振兴路
今年三月,“茶观天象”金井天文台正式开放。为了避免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我主动参与到对天文台的宣传工作中。
撰写十余篇稿件后,我蓦然发觉,这里最吸引人的并非那台可观测到长沙星的天文望远镜,而是其背后的共富底色——天文台由“金七兴”村集体公司与金井茶业集团共同投资千万元建造而成,预计带动周边村(社区)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超100万元。
这正是金井镇深化联农带农机制、构建“共富联合体”的生动实践。2024年,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67万元,同比增长21%,金井镇也获评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。
同时,我深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对三产融合的关键意义,便自告奋勇加入“金井公社”项目组,推动将闲置厂房改造成有“金井味道”的文旅新地标。全镇14个村(社区)将作为项目股东获得稳定分红,“金井公社”也将汇聚精选本地农特产打造伴手礼盒,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持续壮大的源源活水。
在金井,有风景。这里的风景,早已超越了山水本身,它融于烟火日常,彰显人情之美,赋能产业兴旺,织就了一幅生生不息的金井振兴图景。我们真诚邀请您,来金井,看风景。当您踏上这片土地,您的足迹、您的赞叹、您与金井的每一次互动,都将成为这幅长卷中最灵动、最靓丽的新风景。
金井流金,待您共赏;井水清冽,香茗已备。
(作者李斯昀,2023届选调生,长沙县金井镇党政办主任、沙田村党总支副书记)
长沙县委组织部|来源倍顺网
发布于:北京市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